美日欧制作企业回撤中企怎么应对

2020-04-16 22:38:35  阅读:8638+ 来源:环球网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中国和全球疫情此消彼长,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直接深远影响。疫情大爆发后,全球经济逐渐停摆,加速了抬头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欧美传统经济强国纷纷打算把制造业撤回本国,不搞全球化国际分工了。近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会议主席库德洛多次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100%报销搬家费。日本政府宣布出资22亿美元(158亿人民币)协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避免过度依赖中国产业链。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来说,这是机遇还是挑战?在此时局下,该怎么样应对?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之后的变化

疫情发展到今天正如我上周所预测的,全球大爆发,截止到4月14日确诊总人数达到180多万,日增7万多,本周内即达200万人。死亡11万多,每日死亡5000多人。美国是目前疫情震中,确诊人数58万,日增2-3万,死亡2万3千,日增1500-2000人,病死率已经超过中国的4%。确诊人数和/或死亡人数超过中国的国家已经有八个了: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伊朗,比利时。中国疫情进一步获得控制,大部分地区零增长,口岸输入性病例增加,必须严控,境内外国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超国民待遇,否则扩散开前功尽弃。全球疫情进入高速增长期,病死率快速攀升,美国病死率即将超过中国的4%。目前看来疫情还将向纵深发展,亚非拉地区增速很快 …

在此疫情下,确诊人数和病死率节节攀升。世界各国纷纷无奈开始封城,隔离,让民众带上口罩,进行居家防疫。但是这些防范举措似乎来的有点晚了。世卫组织和中国的抗疫过程和经验第一时间都分享了数据和成功的方法。有些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迅速采纳和采取措施,就控制的比较好,没有爆发,例如韩国和台湾岛地区。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太当回事,也没有虚心接受和参考。虽然2月份就有可参照和防范的案例了,但结果是,每个国家都得要重新来过,自己尝试一遍才相信。造成非常惨痛的损失和代价,群体免疫的黑洞深不见底,防疫物资由于没有忧患意识,毫无准备,很多国家医护人员“赤裸上阵”,连口罩都没有,成为最早一批被感染者。世界各国目前是深陷泥潭一筹莫展,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各国民众大跌眼镜。

原来希望保经济,但现在大量人员发病,不得已都得停工停产,停止一切聚集和娱乐餐饮活动。经济逐渐停摆。这是引发了各国政要的恐慌。这就有了一开始出现的情况,纷纷要求在中国投资的制造业和全球产业链搬回国内。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有人甚至说经济要完全与中国脱钩。那这能处理问题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制造的最大块蛋糕85% 是被跨过公司和西方国家吃掉了。15% 小部分是中国的,同时这15%部分里面还包括所有制作成本和人工,真正的利润只有1-2%,甚至都不到。

但是西方国家很多人包括国内的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其实并不客观。轻信了西方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所做的虚假宣传。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是跨过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他们有先进的科技,产品和品牌成熟解决方案,需要进入世界各国市场倾销他们的产品。同时为了大幅减少相关成本,增加利润率需要找到大批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是他们梦想的完美目的地,一手有消费市场,另一手有大批廉价劳动力。生产即可当地倾销,同时输出全球各个市场,成就全球品牌。我在《卢晓:人民币铸币权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精品工业》中分析了,全球最强一百个品牌中,美国常年占一半以上,这些都是世界上最赚钱并且体量最大的公司。他们是全球化整合最优资源,提高效率和减少相关成本,同时全球200个市场最大化变现的最大赢家。

我在《品牌赋能:国际精品品牌战略》一书中分析过:价值百科链中,生产制造只是最初级的价值百科创造,所产生的生产利润是相对微薄的,真正的高利润在品牌产品研发和分销零售环节。所以没有中国市场这片沃土提供制造和收割两个环节,跨国公司是无法在全球潇洒增长的。金融市场股票不可能持续上涨,投资人就无法获益。。。

中国近四十年为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每年贡献超过30%。这些收益和增长空间是跨国公司留在中国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中国的成本慢慢的升高,但是外国直接投资每年还是增长呢?道理很简单,这里有奶啊。离开中国就好像离开自己的奶妈,变成无人饲养无人痛爱的小孩。虽然回到了亲生父母的怀抱,但他们没有能力和资源喂养他们,最后可能变得瘦小,甚至夭折。有正常思维的跨国企业都不会做出这样自杀的选择。

有人说中国受益了。这句话也没有错,属于正常,合作不可能一方得利,另一方损失。但利益分配差异是非常悬殊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我们一直在喝汤,没有吃上肉。只有一家中国公司华为依靠自己起早贪黑,忍辱负重,没日没夜的努力刚刚开始吃上肉了,却被老地主打压,并且让其他地主富农不要和他合作。

地主家有一群羊,佃农家只有一头羊,地主也要霸占过去。逻辑是,只有我有羊,你佃农不许有羊,不配有羊,所有的羊都是我的。有个歇后语:希特勒看地图,都是我的…

作为奶妈我们含辛茹苦的把小孩养大,最后被小孩的父母一脚踢开,并且恶狠狠的说,你养我们小孩占了大便宜,得赔款。我们最多就是挣了一份打工微薄的工资而已,而且这工资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且这是我们应得的劳动报酬啊。

作为老板如果不算大帐,看看自己兜里挣的钱,而只盯着工人兜里挣的一块一块铜板就眼红受不,那谁还给你打工呢 ?最后不是生意越做越小?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办,那不就是个体户吗?

美日欧如果真和中国脱钩了,会发生什么?

第一后果就是竞争力下降。制造离开中国后,产品制造出来还是需要找市场进行倾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提供全球最大份额的增长,这些工业产品还要进入中国进行销售。这时成本和关税都会增加。如果这些产品不是全球稀缺的高精尖产品,中国市场会有各种替代品,价格不占优的情况下,很难有竞争力。

第二后果,格局变小,影响力下降。美国制造业撤回国内,会让制造成本上升,同样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中国工人的工资是美国工人工资的五分之一。美国制造的美国品牌产品国际竞争力会比中国制造的美国品牌产品低,进入其他几个国家竞争力同时也会降低,美国企业和产品对于世界各国市场的影响力就会削弱。

第三后果,导致美元体系瓦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计价货币的前提是美国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美元是美国有竞争力精品工业和全球化贸易的结果,因为需要支付和计价工具。坚船利炮是保障,真正维持体系的是竞争力和先进性。自然谁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就用谁的货币。美国工业竞争优势是全球优质资源配置整合的结果,竞争力全球第一。如果都收缩回美国,竞争力下降,出口的竞争力赶不上全球化结果的竞争力,美国将从超级大国,缩小成区域性国家。可控制的范围也将从全球缩小到北美地区,将会失去对从亚太和欧洲市场的控制。

第四后果,会加速国内矛盾的激化,政府的垮台和制度的瓦解。一部分制造业基地在中国是符合美日欧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的。因为真正的高精尖制造业和技术研发部门都在他们各自的国内,新产品研发论证成功,定型后,才会零部件分解,到全球最优的生产基地去最优配置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并不是单一的成本最低,而是性价比和效率最高,可以准确无误的和全球产业链配套,中国的存在能让他们专心集中高精尖资源和能力针对全球顶尖创新科技进行研发,而不会牵扯过度精力和资源进行工厂和供应链管理的繁重复杂高风险的工作,同时节省大量人工。如果都回归美日欧,成本上升的同时关键问题是效率会降低,因为美日欧的工人不象中国的产业工人对于工作时间强度那么好商量和灵活。最终会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收益,如果亏本,经济账算不过来,工厂还是会关闭。当大量工人失业,本来就很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就会加剧。大量失业和不满的工人会发动罢工引发社会动荡直到推翻现政府。

世界各国制造业选择中国做生产基地,是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最优生存选择,而不是偶然的和可替代的。中国政府考虑到产业工人的利益,社会制度和治理保障机制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从事社会化机械化大生产。这次疫情让中国政府和企业看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加速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速度,5G,数据中心,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能力,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等。这使得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的能力优势更加明显。这一点是美日欧政客没想到的,中国的技术工人是数量最为庞大并且最稳定高效的产能,是世界唯一,不可替代的。

中国政府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准确的看出来,美日欧制造业回撤对中国来说的机会大于挑战。但是从政府层面会面临较多国内外挑战。

这次疫情由于明显的制度和以人为本的文明思想优势,使得我们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打赢了抗击瘟疫的人民战争。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保障了14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挑战是海外中国公民回国入境有输入性风险,但是如果安排严密合理,风险是可控的。中国这次有条不紊,科学高效,透明合理的快速应对紧急疫情的成功举措,获得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肯定。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羡慕嫉妒恨,这也都是正常的,人性使然,我们要泰然处之。在积极应对的同时,还需要继续本着科学高效透明的精神,持久性的应对抗击疫情的新挑战。

国际上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纷争和攻击。出于制度优劣零和博弈的需要,出于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优越感,西方社会不会停止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进行攻击的。政府需要在实力和事实的基础之上,做有理有据的斗争。尤其是我们高效的外交部门将会付出辛苦的努力,抓住机遇,进行多方国际斡旋。主要底气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工业,军事科技,以及巨大内需市场。我们在这些领域加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增长,话语权也会随之增长。贸易,金融和货币作为工具和手段也会随之发展。

在国际上打交道,一方面要和敌对势力做有理有据的斗争,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另一方面还要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展正常的互利互惠和平共处的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公平贸易,帮助大家共同度过难关。体现出我们中华文明自古的智慧和先进的世界观,中国古人一直都有对全球治理和世界最优秩序的理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体现中华文化价值百科观,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低调务实,开展持久性战略。广交朋友,互通有无,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通过亚投行, 把中国的精品工业产品和服务,通过贸易的方式提供给世界各国消费者,通过人民币金融解决方案便利双方的采购和支付,规避不受控制的美元汇率风险。

外交上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下坚持斗争。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赵立坚华春迎隔空喊话推特针锋相对,和崔天凯一线斡旋都是外交需要,都是斗争手段。手里的牌越多出声的管道越多,也就越主动。基辛格博士最近指出:中美关系的基础已经改变,两国都退不回去了。这番表态代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幻想回到改革开放初期时的中美关系状态已经不现实了。这不是中方一厢情愿的结果。美国上下都调整了对华的态度和策略。这一点从所有对华法案在参众两院全票通过就可以看出。对华政策的本质变化已经超越了美国内部党派之间的分歧,与中国对抗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所以中方采取保护自己利益的措施也是逼不得已。当然中国政府早已表态,我们从来不惹事,但也从来不怕事。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来而无往非礼也。

在经济上,迅速对外资企业所投资的产业,领域,区域,数量质量进行360度扫描,并组织中国同产业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产品技术和服务,走高质量发展的精品道路,对其产能进行接收,升级换代,再上新的台阶。忘记任何幻想和捷径。建立和完善完备的独立的工业化体系,各领域品牌企业配备国际精品品牌战略解决方案。企业把品牌战略,产品研发,高精尖产能,全球营销和全零售开发放在国内总部,整合全球一切可以整合的最优资源,为我所用,建立最优产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国消费者创造价值百科。

中国企业的机遇和如何应对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美日欧制造业撤回国是个重要机遇,中国市场会产生份额的空白。只要中国企业能够及时的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的的精品之路,用国际精品品牌战略做好品牌和能力升级的工作。即可通过替代产品和升级产品占领美日欧企业离开在中国市场空出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中国企业需要做好资金,人力,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准备接手美日撤出后在华企业。对其厂房,机器设备做折旧打折处理后最优价格收购,产业工人,管理人才等资源进行接收工作。这一工作能够最终靠各个产业园的管委会提前摸底,进行协调。保证美日欧企业走的省心安心,中国企业接受的舒心放心。

当然,有人会担心外国高精尖制造业会撤出中国。这个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基本上属于一般性的技术,都是透明的,没有禁运的绝密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高精尖制造业。大多数都可以有中国企业进行替代,这次撤出会加速中国企业发展自己的高精尖制造业,同时更加规范化,精品化,国际化,推动中国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高精尖制造业是每个国家各领域企业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制胜法宝,不会转移到其他地方。中国的高精尖制造业市场机会非常大,需要中国企业掌握这个领域的规律和方法。这就是国际精品品牌战略理论和解决方案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国际精品品牌战略是中国企业快速抢占美日欧企业撤出市场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企业必须走国际领先的精品道路,才有可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产生替代效应。否则世界各国市场的消费者不会认可一个低附加值的产品替代一个原来就领先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品牌的。

中国企业提升的窗口期就是疫情在全球持续的最近一段时间。疫情结束或可控后,美日欧企业有可能就开始撤离工作。所以中国品牌企业必须迅速把自己的国际精品品牌战略开发和制定出来,对标国际最领先企业,与现有商业模式所有方面做对比找差距,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行动方案。根据新战略高标准对各业务板块,各条线制定目标、解决方案和路线图,一步或几步提升起来,才有可能快速实现品牌企业的整体提升。才能快速接收美日欧企业撤回所遗留下的产能和市场。

这一次的提升一定要站在国际制高点的提升,这样才可以从上到下的把每个业务板块的每个价值百科创造条线(品牌,设计研发,产品,人事,批发,全零售,全营销,整合营销沟通等等)的方向明确,标准统一,工具开发出来,人员组织配备到位,根据完整的工作计划和架构才能高效迅速的稳步向前推进。(作者卢晓 教授国际精品品牌战略研究院院长卢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