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讲讲这个国家
澳大利亚曾为英国殖民地,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全国共有6州+2领地,大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也是这里最高,也是源于当年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邦老师这次走过的也主要是东奥的发达城市为主。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旅游/服务业、农业、畜牧业、矿业是其当下的支柱产业。国土面积居全球第6,是出了名的地广人稀:7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2500万人口——生活是绝对的爽,但市场规模也属于绝对的小了。但是,全国汽车保有量近1700万,成年人几乎都有不止一辆车。
收入水平方面不得不提:澳洲多数行业和公司采用周薪制,平均周薪大概1700澳刀(Australia Dollar,以下简称刀),合计月薪接近7千澳刀,年薪为8万出头(汇率当下约为1:5)。相比少则千八百(二手),多则三五万刀的家用车,购车当然不是问题,显然算是成熟汽车市场。
▲上来先来张豪车图提提神。
正经历史不过两百多年的澳大利亚,为何这么快就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去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外,究其原因,作为英联邦国家之一,由于极大程度吸收了英国种成功经验,没怎么走“弯路”,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这里就不多说了。
■ 汽车产业基本已完全被进口车“攻陷”
先不着急说新能源,毕竟要讲汽车行业还是要从整体看起。
在澳洲的大街上,最常见的车型主要都是日系品牌,打听后方知日系品牌在澳大利亚的优势很大,占据了超半数的市场份额。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欧系车在这里却没有明显优势,包括德系车和大众品牌在内。
在各日系品牌之中,在澳洲本土开设工厂的丰田是绝对老大,你会惊奇的发现凯美瑞在这里叫Aurion,汉兰达叫Kluger……除此之外,三菱、铃木、斯巴鲁、日产、马自达等都很常见。除去日系品牌外,韩国车也有一定比例,除去它们就显得非常离散和多元化,见到什么车都不稀奇,但是感觉占比都不高。
▲路边随处可见连成片的日系汽车4S店。
但澳洲并非没有本土品牌的汽车,比如1908年开始造车的霍顿品牌(Holden),虽然1931年就被通用收购,并且2017年已在澳洲本土停产(改从海外工厂进口),但它一直被澳洲人当成属于自己国家的唯一汽车品牌,在澳洲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不时跃入视线。
澳洲的大卡车久负盛名,因为铺设铁路不敷成本,内陆运输主要依靠巨无霸一般的卡车拉着数十米至数百米的货厢,有着“公路列车Road Train”的美誉。这次虽未深入内陆,在沿海城市也算有所初窥,尤其豪华美式大卡车,不但高速上时常见到,就连市区也一样,想必排放标准应该不低。品牌包括KENWORTH、MACK、FORD等等,长头、平头都有,拖挂少则1、2节,多到5、6节都很平常。
时常也能见到上图这种基于轿车的两门皮卡,澳洲人把它叫做Ute,但据说这种车型因为载重、拖挂能力不行,正在逐渐让位给真正的皮卡。
▲除去主流的紧凑型和中型车,个性化的小型车也是一景,与国内相比造型和配置上的细微差异让你既熟悉又陌生。
在沿海的城市,拖着行李箱的旅游车和拖着小游艇的SUV都是这里的特色,这与产业、文化、政策等都有关系。但是这次邦老师主要走的都是东奥沿海城市,如果到内陆,则必然是越野车横行。
关于缺乏本土汽车品牌的问题,应与其能力及意愿无关,而与其较小的市场规模和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关系巨大。澳大利亚本国人口只有 2500 万人,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其他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还毗邻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东南亚。使得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且竞争力不足。丰田和霍顿都说在澳洲造车,成本比其他工厂要每台高出几千澳元。据说澳洲政府数次想通过鼓励和补贴政策振兴汽车业而无果,事实证明澳洲本土的市场规模无法供养巨大的本土品牌,即使算上出口也是一样。
另外,澳洲的汽车市场非常开放,1988年,澳洲政府取消了进口车配额限制,并且进口汽车关税仅为5%。如今市场上超过7成的车辆为国外进口。除了中国以外,澳洲消费者的选择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多,据说总共有 64 个汽车品牌。有人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制造汽车,却没有对本土汽车制造业提供某种保护的国家。
■ 发展新能源汽车?似乎不大可能了
好了,赶紧说回新能源。
来之前邦老师就知道这里的新能源车发展算不得“拔尖”,来了后发现,简直就是“毫无建树”嘛。邦老师走了三个州,四五个城市,基本上看不到电动汽车。
▲好容易在墨尔本接头见到一辆特斯拉,准确的说是唯一一辆民用电动车,当然,右舵的。
▲在个别酒店偶尔能看到待租的电车,如日产聆风,租金30澳刀起步。但是用者寥寥,大概主要还是主打新奇体验。
▲除去以上,基本就是作为出租之用的混动车型了,但找来找去也只看到丰田普锐斯。
这里,邦老师请你简单了解几个数字:
1. 澳洲油价约每升1.3-1.6澳刀(汽、柴油)
2. 1升装的纯牛奶,约为2澳刀(还有更低的)
3. 一瓶中档600毫升的矿泉水,价格大约4澳刀上下
是的,牛奶比水便宜,水(瓶装矿泉水)比汽油贵,这也算澳洲的独特一景了。
同样依赖进口,其实,油价换算过来和国内差不多,在发达国家里更不算很低。但是还记得前面提过的人均收入吗?相比来看油价就是白菜价了。再加上人口和车辆总量非常有限,以及前面讲到的汽车工业本身的问题,所以当下澳洲发展新能源的意愿不那么强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到这里,邦老师还打听到,尽管柴油车在这也曾像欧洲一样风光,但也正在逐渐失势,毕竟其价格相对更高,需要更多的里程才能把价差“开”回来。据说澳洲目前的方向是发展液化石油气,并且也已经有了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计划。
■ 交规、驾照及其他
除去我们都知道的、与国内相反的“右舵左行”(英联邦国家惯例)以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学驾照需要4年(从L级到红P、绿P、全照)、开车2小时必须下车休息(否则违法)、停车费无人收取,而是由驾驶员自助缴费等。细致的交规、高额的违规罚金和严苛的驾照考取方式赋予了其独特而规范的交通文化和秩序。
▲L级驾照是最低级的的,车尾必须明示,并且开车需要有全照驾驶员陪驾。
▲悉尼市中心,停车费白天7刀,驾驶员会自觉在自助机上缴费。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邦老师借助在澳洲的所见所闻及碎片化记录给大家带来的分享了。至于新能源汽车,虽然来到这边没什么“收获”,邦老师只能说,一个国家是否应当发展以及走哪条路线等等,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做出的决定。如同我们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目标:摆脱石油依赖、兼顾环保考虑、成就工业强国,都是符合我们自身情况的选择,和应坚定不移坚持的方向。反观澳洲,虽贵为发达国家,但于汽车产业则有太多的无奈。
至于澳洲好玩与否?邦老师可以告诉你,这里不光有悉尼歌剧院,好玩好看的也远不止袋鼠、考拉和大堡礁,虽然假期所剩时日不多,依然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来这边自驾,感受与众不同的大洋洲文化,最后,邦老师祝大家假期愉快,给自己的生活充充电。